盟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级行政区、民族自治地方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省县间分区[注 1]位置 大清(1636-1912)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1912-1949)[注 2]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创建法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民国:《蒙古盟部旗组织法》创建时间1636年废除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沿用至今中华民国:2006年(法源废止)数量3个(2005年起)应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治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省、地方适用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塞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部分省区[注 3]本级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盟行政公署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盟长公署/盟政府[注 4]上级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无(国家直辖)[注 5]下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行政区(旗、县)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旗、特别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图中橙黄色即为现存的盟
盟(蒙古语:ᠠᠶᠢᠮᠠᠭ,汉语拼音字母:aimag,鲍培转写:ayimaγ,西里尔字母:аймаг)又称艾马克。清代蒙古将其作为旗以上的监察区,不负责行政事务;至民国时,与旗演变为中国蒙古族地区特有的行政区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内蒙古自治区直辖的地级行政区单位,相当于其他省和自治区的“地区”。各盟不设国家机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管理机构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各盟工作委员会和各盟行政公署。盟下辖区域包括若干个县级行政区(县、旗、县级市)。
沿革[编辑]
清代[编辑]
主条目:清代蒙古
蒙古各部自古就有会盟习俗,清代初年沿用旧时的“楚固拉干”(蒙古语:ᠴᠢᠭᠤᠯᠭᠠᠨ,汉语拼音字母:Qûûlgan,卫拉特语多译为“丘尔干”)为盟,与旗形成盟旗制。清廷规定,每三年各盟选出之盟长都要在指定地点“简稽军实,巡阅边防,清理刑名,编审丁册”,盟长仅负责协调各旗之间的军事和司法关系,而没有行政权力。崇德年间,清廷派员参加漠南蒙古各部的会盟,但会盟地点和名称尚不固定,康熙年间多伦会盟后此制度扩展到漠北,同时清廷停派大臣参加,改由蒙古王公轮流出任盟长,乾隆年间清廷给内外蒙古十盟会盟长颁发印信,印文中以会盟地作为盟名,后又对厄鲁特蒙古各盟赐名。[1]道光以后,内札萨克蒙古设六盟;喀尔喀蒙古设四盟;科布多设三盟,青海蒙古各部设二盟;新疆境内厄鲁特蒙古各部设五盟。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编辑]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行政区划单位
省级行政区
省
地区/地方
特别区/特别行政区
特别市(国民政府)/院辖市
其他国家直辖行政区由行政院蒙藏委员会管辖
蒙古地方以外之盟部
特别旗
达里冈厓牧场
道级行政区/省县之间分区
道
行政督察区
盟部
基巧
县级行政区
县
省辖市
设治局
管理局
政治指导区
特种区
旗、特别旗
宗、谿
特别市(北洋政府)
县乡之间分区
县辖区
乡级行政区
乡
镇
市辖区
普通市(北洋政府)
基层行政区
乡镇 → 闾 → 邻
市辖区 → 保 → 甲
现行行政区划、原公告疆域行政区划
模板: 中华民国台湾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查论编
民国初年外蒙古独立后,蒙古人民共和国改革其行政区划,将原先的“盟”(čiɣulɣan)改为“部”(ayimaɣ),并重新划分,1946年被中国承认后一般译为“省”。而中国国民政府所能控制的塞北四省境内,其汉语名称未随着蒙古语而改变,“盟”在内蒙古沿用至今。民国19年(1930年)5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蒙古会议,与会各盟旗代表决议要求蒙古盟、部、旗法制化,成为蒙古地区合法地方行政组织,翌年政府公布《蒙古盟部旗组织法》,使蒙古盟旗制度在中华民国法律上取得与省县同等与合法地位。国民政府后续制定《蒙古自治原则八项》,并一度在蒙古成立自治政务委员会,后取消该会,并将辖区依省界划分,成立“绥远省境内蒙古各盟旗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及“察哈尔省境内蒙古各盟旗群地方自治政务委员会”,分别负责办理部分盟旗地方自治事务。[2][3]随着1947年中共主导的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和1949年国民党于内战战事失利,中华民国政府对各盟旗陆续䘮失实际控制。该组织法在2006年被立法院决议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类型
民政部登记行政区划层级
省级行政区直辖市
省
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地级市
自治州
地区盟(内蒙古)
县级行政区市辖区
县级市
县旗(内蒙古)
自治县自治旗(内蒙古)
林区
特区
乡级行政区镇
乡苏木(内蒙古)
民族乡民族苏木(内蒙古)
街道
县辖区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不属于一级行政区划)
社区:居民委员会(属城市居民自治组织)
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嘎查:牧民委员会(内蒙古)(属村民自治组织)
行政级别与其他术语
党政机关级别特殊的行政区副省级市
直辖市、副省级市的市辖区
直辖市、副省级市、“直筒子市”的街道办事处
直辖市的镇、乡
法律术语省、县、乡三级制
较大的市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
其他术语地理大区、经济区
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
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开发区、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由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
省会、首府
省直管县(扩权强县)经济发达镇(强镇扩权)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计划单列的副省级单位)“师市合一”、“团镇合一”
历史:清朝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查论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盟属于地方自治政权,存在相应的人民政府或人民委员会。
1958年4月起,盟虚级化成为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归类为地级行政区。此后,盟的行政管理机构称“行政公署”,盟也不再设本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协及其常务委员会,而是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该盟工作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该盟工作委员会。盟人大工委不具有选举、罢免盟行政公署官员的权力,行政地位上与“地区”类似。截至2005年,仅存三个盟: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和兴安盟。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关于撤销呼伦贝尔等五个盟和平地泉行政区一级政权建制改建盟公署和专员公署的决定
内蒙古各盟列表[编辑]
现存的盟
汉字
蒙古文
鲍培转写
行政中心
备注
兴安盟
ᠬᠢᠩᠭᠠᠨ
Hinggan
乌兰浩特市
成立于1954年
锡林郭勒盟
ᠰᠢᠯᠢ ᠶᠢᠨ ᠭᠣᠤᠯ
Xiliin Gôl
锡林浩特市
成立于1954年
阿拉善盟
ᠠᠯᠠᠱᠠᠨ
Alxaa
阿拉善左旗
成立于1979年
巴彦淖尔盟
ᠪᠠᠶ᠋ᠠᠨᠨᠠᠭᠤᠷ
Bayan Nûûr
临河区
2003年12月1日撤盟改设地级巴彦淖尔市。
哲里木盟
ᠵᠢᠷᠢᠮ
Jirem
科尔沁区
1999年1月13日撤盟改设地级通辽市。
昭乌达盟
ᠵᠤᠤ ᠤᠳᠠ
Jûû Ûd
红山区
1983年10月10日撤盟改设地级赤峰市。
乌兰察布盟
ᠤᠯᠠᠭᠠᠨᠴᠠᠪ
Ûlaanqab
集宁区
1954年绥远省乌兰察布蒙古族自治区舆绥东四旗合并改为乌兰察布盟。2003年12月1日撤盟改设地级乌兰察布市。
伊克昭盟
ᠶᠡᠬᠡ ᠵᠣᠤ
Ih Jûû
东胜区
2001年2月26日撤盟改设地级鄂尔多斯市。
呼伦贝尔盟
ᠬᠥᠯᠦᠨᠪᠤᠶᠢᠷ
Holonbûir
海拉尔区
1947年兴安省呼伦贝尔各旗改为呼伦贝尔盟。2001年10月10日撤盟改设地级呼伦贝尔市。
卓索图盟
ᠵᠣᠰᠤᠲᠤ
Jôst(iin)
朝阳市双塔区
1933年满洲国蒙地奉上时废除,1946年国民政府派员至蒙旗宣抚善后时曾短暂复设,后因内战再次废除。范围包含今辽宁省阜新市、朝阳市以及内蒙古赤峰市部分地区。
察哈尔盟
ᠴᠠᠬᠠᠷ
Qahar
宝昌县
1958年撤销察哈尔盟,分别并入锡林郭勒盟和乌兰察布盟。
纳文慕仁盟
ᠨᠤᠨ ᠮᠥᠷᠡᠨ
Nûûn Moron
扎兰屯市
1949年4月11日同呼伦贝尔盟合并,成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
ᠬᠥᠯᠦᠨᠪᠤᠶᠢᠷᠨᠤᠨ ᠮᠥᠷᠡᠨ
HolonbûirNûûnmoron
海拉尔区
1949年4月11日由呼伦贝尔盟和纳文慕仁盟合并, 成立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53年4月撤销,并成立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
历代设盟情况[编辑]
清代蒙古盟部旗列表
中华民国盟部旗列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内蒙古自治区所设的盟
参见[编辑]
地区行政公署
旗 (行政区划)
苏木
内属蒙古
外藩蒙古
注释[编辑]
^ 实际上由行政院直辖,相当省级行政区,高于县级行政区。
^ 事实上终止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设置法源《蒙古盟部旗组织法》于2006年废止后,目前为止未有新设置法源。
^ 主要包含热河省、绥远省、察哈尔省、辽北省、吉林省、嫩江省、黑龙江省、兴安省、新疆省、青海省等省及名义上的蒙古地方均设有盟部。
^ 原设盟公署,后蒙藏委员会依《蒙古盟部旗组织法施行条例》制定《蒙古自治原则八项》,规定各盟公署改称盟政府,组织不变。
^ 盟部虽画于省或地方之下,实际上由行政院直辖。
参考文献[编辑]
^ 达力扎布. 清代内外蒙古十盟会名称的固定及其时间考 (PDF). 《民族研究》. 2020, (2) [2024-05-0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4-01-30).
^ 刘学铫、陈又新. 蒙古盟旗制度西藏政教制度略述稿 (PDF). 蒙藏委员会. 1996 [2024-02-28]. ISBN 978957008438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4-02-28).
^ 《总统府公报》第6671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国95年1月27日出刊。
查论编清代蒙古蒙古各部内属蒙古理藩院直属
达里冈厓
呼伦贝尔
索伦部八旗
含陈巴尔虎
新巴尔虎八旗
额鲁特一旗
察哈尔
八旗察哈尔
绥远
归化城土默特二旗(后为一旗)
唐努乌梁海
唐努旗
萨拉吉克旗
托锦旗
库布苏库勒诺尔旗
克穆齐克河旗
科布多
明阿特部一旗
札哈沁部二旗
额鲁特部一旗
阿尔泰乌梁海七旗
阿勒坦淖尔乌梁海二旗
西藏
达木蒙古
外藩蒙古内札萨克蒙古二十四部哲里木盟四部
嫩科尔沁部六旗
扎赉特部一旗
杜尔伯特部一旗
郭尔罗斯部二旗
昭乌达盟八部
敖汉部一旗
奈曼部一旗
阿噜科尔沁部一旗
翁牛特部二旗
克什克腾部一旗
内喀尔喀巴林部二旗
内喀尔喀扎鲁特部二旗
漠南喀尔喀左翼一旗
卓索图盟二部
喀喇沁部三旗
土默特部二旗
附:唐古特喀尔喀
附:锡埒图库伦旗
锡林郭勒盟五部
乌珠穆沁部二旗
浩齐特部二旗
苏尼特部二旗
阿巴噶部二旗
阿巴哈纳尔部二旗
乌兰察布盟四部
四子部落一旗
茂明安部一旗
乌喇特部三旗
漠南喀尔喀右翼一旗
伊克昭盟一部
鄂尔多斯部七旗
外札萨克蒙古外喀尔喀蒙古四部东路
车臣汗部二十三旗
中路
赛音诺颜部二十二旗
附:准噶尔部额鲁特旗
额鲁特后旗
后路
土谢图汗部二十旗
西路
札萨克图汗部十八旗
附:辉特部一旗
科布多卫拉特四部赛音济雅哈图盟
杜尔伯特部左右翼十六旗
辉特部二旗
青塞特奇勒图盟
新土尔扈特部二旗
科布多参赞大臣辖
新和硕特部一旗
宁夏卫拉特二旗
阿拉善厄鲁特旗
额济纳土尔扈特旗
新疆卫拉特二部乌讷恩素珠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十旗巴图塞特奇勒图盟中路和硕特部三旗青海额鲁特五部
青海和硕特部二十旗
青海绰罗斯部二旗
青海土尔扈特部四旗
青海辉特部一旗
青海喀尔喀部一旗
附:察罕诺门汗旗
黑龙江蒙古一旗依克明安旗注释科布多所属阿尔泰乌梁海、新土尔扈特部、新和硕特部后划归阿尔泰。将军、都统、大臣统部理藩院直属阿拉善厄鲁特旗 · 额济纳土尔扈特旗 · 依克明安旗察哈尔都统镶黄旗察哈尔 · 正黄旗察哈尔 · 镶红旗察哈尔 · 正红旗察哈尔 · 镶白旗察哈尔 · 正白旗察哈尔 · 镶蓝旗察哈尔 · 正蓝旗察哈尔热河都统节制昭乌达盟 · 卓索图盟绥远城将军节制归化城土默特 · 乌兰察布盟 · 伊克昭盟乌里雅苏台统部乌里雅苏台将军节制赛音诺颜部 · 札萨克图汗部 · 唐努乌梁海库伦办事大臣节制土谢图汗部 · 车臣汗部科布多参赞大臣卫拉特杜尔伯特部 · 辉特部 · 明阿特部 · 札哈沁部 · 额鲁特部阿尔泰办事大臣阿尔泰乌梁海 · 新土尔扈特部 · 新和硕特部西宁办事大臣节制青海和硕特部 · 青海辉特部 · 青海绰罗斯部 · 青海土尔扈特部 · 青海喀尔喀部驻藏大臣达木蒙古伊犁将军旧土尔扈特部四路 · 中路和硕特部会盟内蒙古哲里木盟 · 卓索图盟 · 昭乌达盟 · 锡林郭勒盟 · 乌兰察布盟 · 伊克昭盟外蒙古汗阿林盟 · 齐齐尔里克盟 · 克鲁伦巴尔和屯盟 · 札克毕拉色钦毕都尔诺尔盟科布多青塞特奇勒图盟 · 赛音济雅哈图左翼盟 · 赛音济雅哈图右翼盟新疆四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 · 巴图塞特奇勒图盟青海青海左翼盟 · 青海右翼盟喇嘛驻京国师左翼章嘉呼图克图 · 敏珠尔呼图克图右翼噶勒丹锡哷图呼图克图 · 济咙呼图克图(西藏)游牧喇嘛锡哷图库伦札萨克喇嘛 ·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 额尔德尼班第达呼图克图 · 札牙班第达呼图克图 · 青苏珠克图诺门罕 · 那鲁班禅呼图克图 · 察罕诺门汗寺庙内蒙古多伦诺尔呼和苏默(汇宗寺) · 归化城五当召(广觉寺) · 美岱召(寿灵寺) · 大召(无量寺) · 席力图召(延寿寺) · 锡哷图库伦三大寺(兴源寺) · 阿巴哈纳尔贝子庙(崇善寺)外蒙古庆宁寺 · 额尔德尼召(光显寺) · 甘丹寺 · 兴仁寺新疆伊犁圣佑庙 · 靖远寺事件布尔尼之变 · 多伦诺尔会盟 · 平定朔漠 · 罗卜藏丹津之乱 · 平定准噶尔 · 撤驿之变 · 阿睦尔撒纳之乱 · 土尔扈特东归 · 外蒙古独立条约恰克图界约 · 恰克图市约 · 乌里雅苏台界约 · 科布多界约其它盟旗制度 · 蒙汉分治
查论编1949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盟建制的演变呼伦贝尔盟1948年成立;1949年4月11日撤销,辖域并入新设立的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纳文慕仁盟1949年4月11日撤销,辖域并入新设立的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1949年4月11日成立;1953年4月1日撤销,辖域并入新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呼伦贝尔市1954年5月21日撤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按兴安盟与呼伦贝尔纳文慕仁盟原辖域合并成立呼伦贝尔盟;1980年7月26日恢复析置兴安盟;2001年10月10日撤销呼伦贝尔盟设立地级呼伦贝尔市,含代管市辖域未变。察哈尔盟1958年9月26日撤销,辖域并入锡林郭勒盟。昭乌达盟1983年10月10日撤销,设立地级赤峰市。哲里木盟1953年4月1日同时撤销,辖域入新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1954年5月21日撤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后按原辖域恢复成立;1999年1月13日撤销,成立地级通辽市,辖域有调整。伊克昭盟1954年6月19日撤销伊克昭蒙古族自治区,设立伊克昭盟;2001年2月26日撤销,设立地级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1956年4月3日撤销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设立巴彦淖尔盟;2003年12月1日撤销,设巴彦淖尔市,辖域为撤销前的“巴彦淖尔盟”辖域。乌兰察布盟1954年6月19日撤销乌兰察布蒙古族自治区,设立乌兰察布盟;2003年12月1日撤销,设乌兰察布市,含代管县级市(丰镇市)辖域实际未变。锡林郭勒盟1958年9月26日撤销察哈尔盟,原察哈尔盟辖域并入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1979年12月12日设置。兴安盟1953年4月1日撤销,辖域并入新设立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1954年5月21日撤销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按兴安盟与呼纳盟原辖域合并成立呼伦贝尔盟;1980年7月26日按原辖域从呼伦贝尔盟分出恢复设置。
查论编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国别:中华人民共和国 首府:呼和浩特市地级行政区103县级行政区(23市辖区、11县级市、17县、49旗、3自治旗)地级市呼和浩特市
新城区
回民区
玉泉区
赛罕区
托克托县
和林格尔县
清水河县
武川县
土默特左旗
包头市
东河区
昆都仑区
青山区
石拐区
白云鄂博矿区
九原区
固阳县
土默特右旗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乌海市
海勃湾区
海南区
乌达区
赤峰市
红山区
元宝山区
松山区
林西县
宁城县
阿鲁科尔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
克什克腾旗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敖汉旗
通辽市
科尔沁区
霍林郭勒市
开鲁县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
库伦旗
奈曼旗
扎鲁特旗
鄂尔多斯市
东胜区
康巴什区
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
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旗
杭锦旗
乌审旗
伊金霍洛旗
呼伦贝尔市
海拉尔区
扎赉诺尔区
满洲里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阿荣旗
陈巴尔虎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鄂伦春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巴彦淖尔市
临河区
五原县
磴口县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乌兰察布市
集宁区
丰镇市
卓资县
化德县
商都县
兴和县
凉城县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四子王旗
盟兴安盟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突泉县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扎赉特旗
锡林郭勒盟
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多伦县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注:鄂伦春自治旗境内的县级行政管理区加格达奇区及松岭区由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管辖。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列表、内蒙古自治区乡级以上行政区列表。区划索引:单位(代码):省级(史)>(副省级)>地级>县级:京|津|冀|晋|蒙|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桂|琼|渝|川|贵|云|藏|陕|甘|青|宁|新|港|澳|台
查论编 蒙古国行政区划1 市 乌兰巴托(首都)21 省(艾马克)
后杭爱省
巴彦乌列盖省
巴彦洪戈尔省
布尔干省
戈壁阿尔泰省
东戈壁省
东方省
中戈壁省
扎布汗省
前杭爱省
南戈壁省
苏赫巴托尔省
色楞格省
中央省
乌布苏省
科布多省
库苏古尔省
肯特省
鄂尔浑省
达尔汗乌拉省
戈壁苏木贝尔省
查论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法规制度区划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方人大和人民政府组织法
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
地名管理条例
香港基本法
澳门基本法
区划变更决定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省级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中国地名委员会
地理大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华东地区
中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西南地区
西北地区
区划层级省级行政区
省
直辖市
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
地级市
自治州
地区
盟
县级行政区
县
自治县
县级市
区(市辖区)
旗
自治旗
林区
特区
乡级行政区
镇(行政建制镇)
乡
民族乡
苏木
民族苏木
街道办事处
区公所(县辖区)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行政村
村民委员会
社区
居民委员会
嘎查
牧民委员会
村居委会下设
村民小组
居民小组
牧民小组
历史区划
大行政区
行政区/行署区
副省级自治州
专区
工农区
县级镇
城市建制法律术语
首都
省会
自治区首府
直辖市
省辖市
设区的市
不设区的市
直筒子市
较大的市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
管理术语
计划单列市
副省级市
师市合一、团镇合一
省直管县(扩权强县)
经济发达镇强镇扩权(“镇级市”)
城市定位
全球职能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
其他术语或概念
城市规划(英语:Urban planning in China)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等级体系(英语:Chinese city tier system)
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
地市合并
撤地设市
撤县设市(区)
撤市设区
“副地级市”
城市群(英语:Megalopolises in China)
都会区
主城区
建成区
城镇化水平
经济区划
经济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70个大中城市
资源枯竭城市
开发区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保税港区
城市新区
国家级新区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
中国东部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京津冀城市群
环渤海经济圈
粤港澳大湾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海南自贸港
中国中部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
武汉城市圈
中部崛起计划
中国西部
成渝经济区
西部大开发
四省藏区
三区三州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东四盟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计划单列省级单位〕
治理机关地方各级政权机关
中国共产党地方各级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香港立法会
澳门立法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公署
香港特区政府
澳门特区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各级委员会
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香港廉政公署
澳门廉政公署
地方政府派出机构法定设置
地区行政公署
街道办事处
区公所
地方自设
行政管理区
地区办事处(北京)
类似乡级单位
类似村级单位
党政机关级别特殊的行政区副省部级
副省级城市
正地厅级
直辖市的市辖区
副地厅级
副省级市的市辖区
直辖市的县
正县处级
直辖市的街道办事处
副省级市市辖区的街道办事处
相关用语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老少边穷
革命老区
少数民族自治地方
陆地边境县
插花贫困地区
国家级贫困县
飞地
行政区划代码
统计用区划代码
相关模板
省级行政区
副省级行政区
地级以上行政区
较大的市
民族自治地方
行政区划变更
省级以上
县级以上
县级以下
各级行政区数据
省级
地级
各级行政区政治机构及领导人
省级中共党委
省级中共党委书记
省级行政首长
地级行政区领导人
边界争议
中国历代行政区划
经济区
林业区划
黑龙江省农垦区划
相关列表
各省级行政区资料
别称
省会
行政机关
现任领导人
中共党委书记
中共党委专职副书记
行政首长
面积
人口
生产总值
人均生产总值
历史
城市
副省级城市
地级市
已撤销地级市
县级市
已撤销县级市
曾变更代管关系县级市
已撤销城市
曾更名城市
特大城市
超大城市
地级行政区
已撤销地级行政区
县级以上行政区
已撤销县级行政区
曾变更管辖关系的县级以上行政区
曾更名县级以上行政区
曾更名的县
曾更名市辖区
撤县设市时更名
市县同名
单名县
民族自治地方
已撤销民族自治地方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师团
国内飞地
行政管理区
因用字生僻难认而更名的地名
因大国沙文主义而更名的地名
以人名命名的地名
其他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争端(对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对内)
网格化管理
查论编中华民国行政区划
疆域
首都
行政区面积
大陆时期
台湾时期
现任行政首长
二级行政区列表
台湾省
福建省
广东省
8一级行政区(6直辖市、2省)、16二级行政区(3市、13县)现行自由地区行政区划直辖市
台北市[注 1]
新北市
桃园市
台中市
台南市
高雄市
省[注 2]台湾省县
宜兰县
新竹县
苗栗县
彰化县
南投县
云林县
嘉义县
屏东县
台东县
花莲县
澎湖县
市
基隆市
新竹市
嘉义市
福建省县
金门县
连江县
原公告行政区划(2005年)[注 3]直辖市
南京市
上海市
北平市
青岛市
天津市
重庆市
大连市
哈尔滨市
汉口市
广州市
西安市
沈阳市
台北市
高雄市
省华中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华南
福建省
台湾省
广东省
广西省
云南省
贵州省
华北
河北省
山东省
河南省
山西省
陕西省
甘肃省
塞北
宁夏省
绥远省
察哈尔省
热河省
东北
辽宁省
安东省
辽北省
吉林省
松江省
合江省
黑龙江省
嫩江省
兴安省
西部
西康省
青海省
新疆省
特别行政区
海南特别行政区
地方
西藏地方
蒙古地方
大陆时期行政区划1949年直辖市(院辖市)
南京市
上海市
北平市
青岛市
天津市
重庆市
大连市
哈尔滨市
汉口市
广州市
西安市
沈阳市
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西康省
福建省
台湾省
广东省
广西省
云南省
贵州省
河北省
山东省
河南省
山西省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省
青海省
绥远省
察哈尔省
热河省
辽宁省
安东省
辽北省
吉林省
松江省
合江省
黑龙江省
嫩江省
兴安省
新疆省
特别行政区
海南特别行政区
地方
西藏地方
1933年(院辖)市
南京市
北平市
青岛市
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西康省
福建省
广东省
广西省
云南省
贵州省
河北省
山东省
河南省
山西省
陕西省
甘肃省
宁夏省
青海省
绥远省
察哈尔省
热河省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新疆省
行政区
威海卫行政区
地方
西藏地方
蒙古地方
1927年省
直隶省
奉天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山东省
河南省
山西省
江苏省
安徽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浙江省
湖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新疆省
四川省
广东省
广西省
云南省
贵州省
特别区
川边特别区
绥远特别区
察哈尔特别区
热河特别区
东省特别区
地方
京兆地方
西藏地方
蒙古地方
商埠
淞沪商埠
胶澳商埠
1914年省
直隶省
奉天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山东省
河南省
山西省
江苏省
安徽省
江西省
福建省
浙江省
湖北省
湖南省
陕西省
甘肃省
新疆省
四川省
广东省
广西省
云南省
贵州省
特别区
川边特别区
绥远特别区
察哈尔特别区
热河特别区
地方
京兆地方
西藏地方
蒙古地方
区域
阿尔泰区域
塔尔巴哈台区域
^ 自1949年(民国38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起成为中央政府所在地
^ 自1999年起虚级化,不再具有地方自治团体地位
^ “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自2005年起停止适用
区划索引:单位:省级(史)>县级:
基
北
新北
桃
竹市
竹县
苗
中
彰
云
投
嘉市
嘉县
南
高
屏
宜
花
东
澎
金
马
区划索引:单位:省级(史)>县级:苏|浙|皖|赣|鄂|湘|川|康|闽|台|粤|桂|滇|黔|冀|鲁|豫|晋|陕|陇|宁|青|绥|察|热|辽|安|洮|吉|松|合|黑|嫩|兴|新|琼|藏|蒙|京|沪|平|胶|津|渝|连|哈|汉|穗|镐|沈